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当前位置 : 

    研究方向四:中医药国际教育与对外交流研究

    来源 :       作者 : 崔昶旭     时间 : 2023-06-08

    中医药国际教育与对外交流研究


    方向负责人:王颖



    负责人简介:

           王颖,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2002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中医骨伤专业,2005年硕士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专业,2012年该专业方向博士毕业。2008年1月至 2013年9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担任讲师,之后于国际教育学院担任副院长一职,2021年起担任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目前是基础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第五届“中医药社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医高级组)三等奖;2018年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外向型优秀骨干人才;2022 年An Understanding On TCM课程获评省级一流本科国际化课程;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国际医学教育分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翻译学分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医药国际教育及海外传播。2018年作为副主编出版Selected Readings in Medical Records of Famous Figures(名家医案选读)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外向型优秀骨干人才;2020年作为副主编出版《中医学》教材(英文版);2022 年An Understanding On TCM课程获评省级一流本科国际化课程。就任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期间,将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来华留学生排名提前至第65位,在全国中医药类高校中位列第6。就任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期间,推动成立中国-新西兰中医药中心、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突尼斯海外分校。


    研究方向介绍:

           本研究方向以中医药国际教育与对外交流研究为主,依托浙江中医药大学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包括学校国际教育学院、海外中医药中心、海外教育服务中心、“浙派中医”国际发展联盟等,多层次、多渠道、多维度开展中医药国际教育与对外交流研究。

    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国际化课程开发研究。旨在推广和传播中医药知识,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以及学生的需求,开发适应国际化需求的中医药课程,以更好地实现中医药的国际化传播和发展。通过将中医药各方面知识及其疗效在海外广泛推广,能够促进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和认可,扩大其市场潜力。因此,开发适应国际化需求的中医药课程尤为重要。中医药国际化课程开发研究需要结合国际医学界的发展趋势和标准,确定中医药现代化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包括中医理论、中成药、针灸、拔罐、气功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传授。此外,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和学生的需求,如在欧美国家,需要更强调中医药的科学性和临床应用价值。为确保中医药国际化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需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如面授和远程教育相结合,并注重与国外相关领域合作的交流和实践。同时,应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测评,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未来,在现有国际化专业基础上,遴选建设省级国际化示范专业1-2个,省级国际化课程10-15门;建设《浙派中医》等全英授课慕课5门,并向海外共享;继续引进优质的海外线上课程资源,开设近20门国际云课程并纳入学校通识选修课。

           2.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医药翻译与传播研究是对中医药相关内容进行翻译和传播的学术研究。这个研究领域的基础是语言学、翻译学和传播学,同时需要具备对中医药原理和应用的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文化的重要体现,因此中医药的翻译和传播对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医药翻译和传播研究不仅涉及到如何将中文中医药术语、概念和理论准确地翻译成其他语言,还要考虑如何在国际间向外传播中医药文化,如何传递中医药理念和方法,以及如何提高中医药的国际认知度和影响力等问题。因此,该研究领域的研究对象包括中医药经典文献的翻译和传播、中医药理论和方法在国际上的推广和应用、中医药标准化和国际标准制定、中药材质量和安全控制的研究等。基地力争翻译并出版《浙江中医学术流派》等英文版著作及教材2-3部,作为国际留学生、9个海外教育中心、突尼斯海外分校、中医孔子学院、海外中医药中心师生及中医爱好者的学习资料;聚焦南非、葡语系国家、“一带一路”国家,研究中医药发展历程、应用现状、政策法规、中药材服务贸易等内容;支持省内中医药企业如“甘草医生”等制定中医药特色制剂的国际标准,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3.国际交流合作研究。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研究是指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各个领域内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旨在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中医药。可以具体从以下方向入手: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对中医药文化的翻译、介绍和推广进行研究,提高外国人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国际中医药标准化与质量控制研究。通过国际标准委员会或国际标准组织的方式推动中医药标准化和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和推广,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国际中医药合作研究。建立中医药专业人才交流平台,推动国际间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合作,共同探索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科普研究。对中医药推广和普及进行调查与研究,开发适合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和方法。对此,初步计划建立1支中医药外向型人才队伍,培养既懂中医药,又懂英语和国际贸易的复合型人才;在现有的国际科研平台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强国际间临床和基础的科研合作,计划与北马其顿共建中马计算神经科学联合实验室、筹建学校中医药“一带一路”研究院等;梳理适用于外籍患者的《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建立优势病种对外服务联络站,在国际诊疗保健中心优化并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对外服务。

           4.中医药本土化应用研究。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认可,但是要想实现中医药的全球性发展,就必须进行本土化的研究。因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病情特点以及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知方式,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中医药在该地区的应用效果。因此,开展中医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本土化应用研究,可以更好地推广和应用中医药。可以通过海外中医药中心、海外教育服务中心等,从以下方向入手:研究当地人民对中医药的认知程度、态度和接受度,以便确定合适的宣传和推广策略;对当地疾病的特点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以便确定合适的中医治疗方案;针对当地市场需求和法规,进行中药材资源开发和产品开发,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需求。基地将实施“中医药出海计划”,加强中医药海外传播,加大教育出口,在中医孔子学院、海外中医药中心等地培养本土化人才;在葡萄牙、南非、新西兰等地开展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本土化研究,发表5篇核心论文;面向新西兰等国家开发1个中医养生保健国际化区域服务应用程序,提供融在线问诊、体质测试、健康监测、慢性病管理、养生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研究团队成员:

           董敏华、万朵、张赛君、林洁、黄在委、章津、叶晓。

    • 学校微信
    • 研究院微信

    版权所有©浙江中医药大学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电话:0571-86633077   邮编:310053
    浙ICP备05040830-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603号  技术支持:亿校云

    地址: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联系电话:0571-86633077 邮编:310053
    Copyright © 2023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院
    浙ICP备05040830-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603号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