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正文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培育研究基地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院调研工作

    来源 : 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院      作者 : 李晓宇     时间 : 2023-05-19

          为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和对浙江中医药大学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高度重视调研工作。5月17日下午,校党委书记黄文秀教授、副书记张光霁教授、党委委员温成平副校长一行调研了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培育研究基地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院。本次调研,黄文秀书记表达了值学校主题教育之际,为推进浙江中医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而进行的本次基地调研主旨,坚持基地建设的问题导向、坚持攻坚克难、深入思考基地推进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突出重点、直击要害,着力把基地存在的问题困难调研清楚,把改进工作的方法路径找准谋实等原则,针对基础保障十分薄弱、人才队伍严重短缺、科研管理不够规范、科学成果尚未井喷、宣传交流力度不大等疑难杂症,对症下药,提出了一系列调治方法,使基地乘风破浪、永不迷航。

    左四:校党委书记黄文秀教授主持调研会


          本次调研会在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文校区第十二会议室举行,由校党委书记黄文秀教授亲自主持。黄文秀书记衷心祝贺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院被列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培育研究基地,充分肯定了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院工作。

    基地执行负责人朱德明教授作专题汇报


          首先,基地执行负责人朱德明教授从基地遴选评审专家反馈整改意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培育研究基地主要管理办法》《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培育研究基地评估指标体系》(旧)和当前急需处理事项等四大方面,作了详细汇报。

    校党委委员温成平副校长讲话


          其次,校党委委员温成平副校长充分肯定了中医药文化研究院工作,表达了对基地发展期盼,指出基地应以尽早成为“重点研究基地”为奋斗目标,并提出了四点建设性意见:一是要处理好申报与建设、申报与验收的关系。目前,基地三个研究方向与中医药文化研究院的总体研究方向并不完全匹配,可以进一步调整;研究人员可以适当增加。二是成员队伍应该形成阶梯,完成职能划分。除研究院内部的专职人员外,应打开思路,在学校范围内增加核心研究成员,同时增加相关领域的兼职研究人员。三是积极完成成果发表。应积极出版发表论文、著作、领导批示等成果,并申报省部级成果奖。四是完善网站建设,注重网络安全,配置专门的网站管理人员。五是基地建设任务重、考核要求高,但仍要注重学风建设,杜绝学术不端。

    校党委副书记张光霁教授讲话


          再次,校党委副书记张光霁教授从四个方面对基地提出了建设性建议:一是要通过团队协作,完成“重点研究基地”的身份转化。针对基地经费、场地、人员等建设需求,校相关职能部门应大力支持。二是基地内涵建设。针对省内外专家意见,在具体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整改计划,如进一步理清中医药文化的内容与特征,凝聚研究方向,未来研究成果与研究目标之间必须有机结合,自然学科与哲学社会科学要融合交叉,应高度聚焦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产出大量高质量学术成果,从而为浙江文化强省、中医药强省贡献力量。需要根据基地评价体系,逐项突破、提高,达到考评要求。三是解放思想。浙江中医药大学的自然科学研究水平已达到了很高水平,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仍十分薄弱。学校应加大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扶持力度,应从两个方面加强力度:1.机制突破。学校应高屋建瓴地列出建设计划,在富阳新校区建设中,应将中医药文化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院、研究院的办公场地集中在一起布局,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集中起来,便于开展研究;2.在成果发表、成果奖励、绩效待遇、职称评定、经费拨划、成果宣传等方面,建议宣传部、人事处、科研部、财务处、学科办、资产管理处等列出一系列支持措施。3.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总体较散,处于单打独斗模式。基地应组织引领,多承担相关工作,针对如何分类组织科研力量进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考虑聘用外校兼职研究人员。

    校党委书记黄文秀教授讲话


          最后,校党委书记黄文秀教授再次充分肯定了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院自创建以来的出色工作:第一,中医药文化研究院自2022年8月5日成立至今,只有9个多月;2023年3月8日,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院被列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培育研究基地,只有2个多月。在极短时间、科研团队力量十分单薄下,超常规发力,已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从而吸引了当今国内中医医史文献研究、中医药文化研究领域最顶尖的专家学者们踊跃前来“浙江中医药文化大讲堂”讲学,更提升了基地在海内外的知名度。第二,研究院完成了包括院长、副院长、执行副院长、研究人员、学术委员会等的组织架构。第三,研究院初步完成了人才队伍建设,拥有专职研究人员及兼职研究人员,形成了一定的研究基础。第四,研究院积极申报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于研究院的艰苦努力,加以浙江省社科联对中医药文化研究的重视以及树立品牌的期盼,最终力挫群雄,成功列为重点培育基地。第五,研究院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形成了内部制度雏形。如何进一步将研究院做大做强,已成为今后面临的首要问题。

          校党委书记黄文秀教授在肯定基地工作之余,提出了一系列创建要求:第一,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振兴发展中医药工程等,中医药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浙江中医药大学发展,获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培育研究基地,是浙江中医药文化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基地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基地验收考核指标要求高,基地建设压力大;研究院如何在全省全国形成自己的定位和特色,人才库支撑欠缺等,都是基地发展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在此,希望学校各部门更加解放思想,全力以赴,面对挑战,真正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作为学校科研新的增长点,予以超强支持。第二,要系统推进中医药文化研究院的建设。研究院作为新生事物,其建设涉及很多方面,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要明确目标定位,即要高质量推进研究院建设,争取早日成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对照考核指标体系进行后续工作。要进一步明确中医药文化研究院的发展战略。包括三个战略方面:一是超常规发展战略,作为中医药院校,应该凝聚中医药特色,发展中医药文化,各部门应打破常规认识,全力进行资源倾斜支持。二是组织化发展战略。在规划、目标、举措、政策、团队五方面协同共进,有组织地发展推进。三是高质量发展战略。应当按照一流要求,争创全国中医药文化研究重要平台,提高各类成果质量。第三,明确发展举措。一是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引进副教授以上人才,为年轻老师创造较好成长机制。同时,动员博士加入博士后流动站。通过柔聘方式,积极吸纳社会上相关研究专家。二是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在确保50万建设经费底线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支持力度。三是加大场地保障力度。在学校基本保障到位的基础上,可与企业合作,争取更为宽容的场地资源。四是加大课题申报力度。积极申报国家重大、重点课题、省部级重大课题、基地自设课题等各类课题。面向全校,用好基地课题资源。研究院也可以再设立一些校级课题。五是加大成果培育力度。面向各类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有针对性、计划性地提前谋划。六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科研力量整合、专兼职队伍整合、校内校外资源整合、各地区资源整合,使研究院成为全省性研究平台。七是加大会议承办力度。应有计划地确定会议主题及会议方案,面向国内外进行论文征集与合作交流,积极策划国内国际会议。八是加大团队建设力度。明确各研究方向的组织结构,使各研究方向内部形成紧密团体,推进整体研究任务的层层分解、各级推进。九是加大服务保障力度。学校应大力支持研究院的数字化建设、网站建设、图书室建设等。

          黄文秀书记针对基地建设蓝图,进一步提出了六点具体建议:一、建议校办、党办组织好校党政班子听取基地建设专题汇报会,由朱德明院长作好专题汇报工作,以更好地达成学校对中医药文化研究院发展的共识与合力。二、根据基地执行负责人朱德明教授提案——学校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浙江中医药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由科研部组织、中医药文化研究院配合,近日草拟系列管理措施及奖励条例,初稿请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及二级学院论证、修改完善后,近日在专题汇报中一并阐述。三、召开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会议,汇报研究进展,请委员会出谋划策、进一步商议发展方向。四、召开团队方向任务分配会。明确每个研究团队的研究成员、研究目标与研究任务。五、举办学术沙龙,促进团队成员的学术交流。六、举办面向全国的中医药文化论坛,邀请相关方向研究人员进行学术讲座,学术交流。七、设立基地课题,通过“揭榜挂帅”,面向全国进行招标。中医药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后续应坚持高质量招兵买马,不断推进研究工作。

    校办、人事处、科研部、资产管理处、学位办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基地部分研究成员发言


          调研会上,学校校办、人事处、科研部、资产管理处、学位办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基地部分研究成员,围绕着基地建设,多角度、全方位踊跃畅言,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校党委的本次基地调研,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的有力举措,为推进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和中医药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院一定能尽早建成具有浙江辨识度、学术知名度的高质量基础理论研究平台和国内外中医药文化研究领域的学术高地,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学校微信
    • 研究院微信

    版权所有©浙江中医药大学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电话:0571-86633077   邮编:310053
    浙ICP备05040830-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603号  技术支持:亿校云

    地址: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联系电话:0571-86633077 邮编:310053
    Copyright © 2023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院
    浙ICP备05040830-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603号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