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正文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院 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理论与实践工作

    来源 :       作者 :      时间 : 2025-10-20

    为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对外交流,进一步加快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院科研工作与对外合作进程,在以往与国内外广泛的学术交流基础上,9月13日,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院《中医药文化理论与实践》集刊编辑部主任张卓文副编审应邀参加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山西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人文社会科学集刊年会,并在文化与文明研究分论坛上作主旨发言。10月10-12日,助理研究员崔昶旭博士应邀参加了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和江西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中医“走天下”校长论坛暨世界中联翻译专委会换届大会暨2025国际学术年会,并在分论坛上作主题学术报告。10月16—19日,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院(基地)执行负责人朱德明教授以身作则、密集型地对外学术交流和加强合作,应特邀莅临中共浦江县委县政府举办的首届“赵良仁名家医术专题会”,作《赵良仁与浦江中医药事业》的主旨报告;应特邀莅临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40周年院庆,作《南宋医药文化》的主旨报告。


    一、第十二届人文社会科学集刊年会

    9月13日,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院《中医药文化理论与实践》集刊编辑部主任张卓文副编审应邀参加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山西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人文社会科学集刊年会。开幕式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冀祥德致开幕辞,山西大学党委书记王仰麟致欢迎辞。中共山西省大同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宣传部长王明厚,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赵志敏,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建军,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晓哲等分别发表讲话,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强调了学术集刊在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张卓文副编审在文化与文明研究分论坛上作了主旨发言。

    张卓文副编审围绕“集刊的学术使命与文化传承”这一主题,结合中医药文化的特点,进行了深入阐述。《中医药文化理论与实践》集刊需将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作为根本核心任务,通过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从中医药哲学思想的精髓、文化传播的创新方式、历史渊源的演变轨迹等多方面切入,进行深入且全面的研究。同时,要注重深化与中医药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深度与广度,携手推进文化传承项目落地,此次年会不仅为《中医药文化与理论》集刊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中医药文化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传播交流提供了新思路、新契机。


    二、中医“走天下”校长论坛

    10月11日上午,“中医走天下”校长论坛——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委会换届大会暨2025国际学术年会在江西南昌开幕,来自国内外4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中医翻译与国际传播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医走天下”之道。“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史可,世界中联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昱,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成员王海涛,江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刘小强,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万琴,世界中联翻译专委会会长单宝枝出席会议。来自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等国内高校和瑞士中医药大学、俄罗斯传统东方医学专家学会、美国神经针灸研究院等海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学校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11日下午的分论坛环节,设置了“中医走天下”校长论坛暨世界中联教育指导委员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工作会议、中医药翻译与国际传播院长/处长论坛、翻译∙语言、术语∙标准∙语料库、国际传播∙文化和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其他等多个分论坛。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崔昶旭博士参加了其中的术语∙标准∙语料库分论坛,并作了“中医典籍文本语境下近义左右部件术语‘虚损’的英译探讨”的学术报告。


    三、赵良仁名家医术专题会

    为传承弘扬元末明初浦江籍医家赵良仁学术思想,挖掘其现代价值与应用路径,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10月17日上午,由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主办,浦江县卫生健康局承办,浦江县中医院协办的“赵良仁名家医术专题会”顺利举行。


     


    朱德明教授应特邀莅临首届“赵良仁名家医术专题会”,作《赵良仁与浦江中医药事业》的主旨报告。


    朱德明教授首先回眸了浦江中医药史迹及元代赵良仁医学的贡献;其次,从申报传统医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思路、申报浙江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和浙江省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的路径、创建浦江(赵良仁)中医药文化研究院等系列康养旅游设想等,提出了建议。


    四、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40周年院庆

    自左至右:周云逸(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振国(山东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士后导师)、朱德明(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甄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0月18日,朱德明教授应特邀莅临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40周年院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中医药院校和各省市中医药研究院等单位的两院院士、国医大师、长江学者等大批专家学者与会。在中医医史文献学科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朱德明教授作《南宋医药文化》的主旨报告。


    朱德明教授认为,南宋是古代中国中医药发展的高峰时期,南宋政府对医药事业的关注空前绝后,中前期的高宗、孝宗、光宗和宁宗四位皇帝颁发了系列诏令,使建炎、绍兴、隆兴、乾道、淳熙、绍熙和嘉定年间的医药机构设置及管理水平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高峰。这一高峰不仅表现在朝廷决策人士对医药活动的倡行和参与,还呈现在中央官制改革中增添较完善的医药卫生行政机构和管理系统,制订一系列的医事制度、选拨医官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医药法律,使太平惠民局、惠民和剂局、施药局等在体恤民众、诊治疾病、规范行规、炮炙药物、施舍军民诸方面建树非凡。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院全体专职科研人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国内外学术交流途径,进而推进中医药文化理论与实践工作,有助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研究,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培育研究基地建设,为推进高水平建设文化强省、社科强省添砖加瓦。

    • 学校微信
    • 研究院微信

    版权所有©浙江中医药大学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电话:0571-86633077   邮编:310053
    浙ICP备05040830-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603号  技术支持:亿校云

    地址: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联系电话:0571-86633077 邮编:310053
    Copyright © 2023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院
    浙ICP备05040830-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603号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