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院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的第二项议程为学术讲座,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温成平主持。
温成平,医学博士,二级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岐黄学者。现任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所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副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委、世界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获评2022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
1.王琦院士学术报告主题:《中医文化面临的三个问题》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医大师,是中医体质学创始人,是男科学创始人、学科带头人,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
王琦院士的学术报告,从揭示中医文化面临的三个问题开讲:
第一个问题,中医学、中药学与中医药文化的关系。中医药研究与中医药文化研究,研究的对象不同。怎么从自然科学角度去审视中医学发展,又从文化角度弘扬它,这是个认识论问题。
第二个问题,圈内文化与圈外文化的关系。圈内文化是中医学自身的文化区,圈外文化是大格局、大世界、大科学背景下的全球性文化,这两种文化并存。不能站在圈内文化,就讲圈内文化,岐视圈外文化,中医药界人士一定要深研中国传统文化,有圈外文化的权力和权威,要有话语权,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院应该探究从圈外文化研究圈内文化,闯出一条康庄大道,引领全国相关研究。我赞同盛世豪部长的建口述史库的创意,处理好圈内文化与圈外文化的关系!
第三个问题,在当今多元化文化对峙下,中医药怎么转型?我们保持它原有生态,还是使其自我调试到被当代社会所接受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生存环境就会恶劣。我们不可能改变这个世界,只有去迎接这个世界,只有在这个世界的各种多元文化交错下,处理好自己的事情。我们不要去抱怨别人,责怪他们怎么这样看待中医、质疑中医药的运营体系。你应该感觉到,这是中医药发展的一个契机,中医药文化走到了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对话的问题,终于有了一个解释的问题,你不解决好对话和解释,你自己在圈内文化中走来走去,你还是弘扬给自己看,没有推广到全人类。
王琦院士从上述三个问题入手,对当今中医药文化研究进行了全面思考:第一是中医学与中医药文化的关系,第二是区域内文化和区域外文化的关系,第三是中医药文化如何转型的问题。
首先,关于中医学学科属性,必须回答中医药文化是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的,是有理论、诊疗技术、养生保健思想和方法的医学体系,我们可从中医四大经典著作的完整性来看其体系的确立。中医学以生命个体为基础,多学科交流与人文、哲学渗透,所以自有其文化底蕴和特色。它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疾病规律的一门科学体系,有很多原始的理论,原始的发现,原始的创新,比如说藏相、经络这些原创理论,也有很多原始的、原创的方法,比如针灸等,几千年来指导临床工作。如果不把中医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仅仅定位文化,是难以为继的,同时也不符合事实。但是中医又有文化的属性,它体现了哲学思想,如五行互相制约的动态关系、君臣佐使等。中医学的哲学思想主要在于原运动的太极思想,它是互相依存、互相滋长、此消彼长、共同消长、互相转化的,并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医学还讲求人与社会的互通关系,是多元的,能与儒、道、释三者整合。医理医学的理论,哲理哲学的理论,易理易经的理论以及文理,这4个“理”共同滋养了科学的本身,所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在中医学中尤为彰显,这是它的文化价值。
其次,要摒弃一元文化,要强调中国传统文化跟世界人类文明的共通性,比如一带一路绝对不是单纯的输出,是通过一带一路向全世界的各个民族学习,吸收他们的优秀文化和先进思想,同时把我们能够服务于人的内容贡献出去。文化不只是中医药的事情,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既有自然科学的属性,还有哲学思想和文化的共同特征,所以认清这一基本问题,才能对自身研究有所定位。
最后,关于中医药文化转型的问题,时代走到了今天,中医学必须要转型,并且中医学本来就一直在转型,文明在碰撞的过程中互相交融,具有互补性,所以多元文化不一定是对峙的,这是中医药发展的历史契机。必须要转型的原因有以下两点:其一,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医疗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对中医学的当代需求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暴露了中医学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要把握发展时机,自我调整,体现时代的精神,这也符合中医学自身的需求。其二,中医学需要解决创新性转化的问题,中医药要持续发展,就要形成学术流派,不断的向前延伸。转型要坚守原创的思维方式,主体不变,中国文化中有大量的哲学思想和智慧。所以,习总书记说,抛弃了传统,就丢掉了根本,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医还要保持其科学性,就要吸收先进的科学文化,吸收社会的实践成果,多学科交叉发展。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资源,东方文化曾经辉煌于世界,要保持我们文化的脉络,要有文化自信,要看到浙江这块土地上绵延不断的文化活动,历史上名医辈出,浙江文化传承至今,我们要将传承下来的浙江中医药文化远播全世界。
2. 曹洪欣院长学术报告主题:《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关键问题》
曹洪欣,原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特聘首席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临床与信息)合作中心主任,为国家、卫生部、黑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中医药委员会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2009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成为继唐由之、石学敏、陈可冀、王永炎、张伯礼院士之后我国中医药界第六位获奖者。被俄罗斯外交部授予国际合作发展奖、俄罗斯自然疗法学会授予盖伦奖章,意大利中医学协会授予希波克拉底国际合作奖。曹洪欣主要从事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病、中医理论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医药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项目“中医学关于SARS发病、证候演变规律与治疗方案研究”、973专项课题“中医各家学说及其理论创新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医关键诊断信息获取与处理理论与技术研究”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益气升陷法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应用与研究”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医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已完成的国家863项目 “中医学关于SARS发病、证候演变规律与治疗方案研究”获200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研究成果“中医瘟疫研究及其方法体系构建”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成果“人工种植龙胆等药用植物斑枯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其它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
曹洪欣院长的学术报告,主要论述了三个方面问题:中医药文化的历史价值、中医药如何利用、中医药如何传播。毛泽东主席讲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习总书记多次对中医药作出重要指示,中医药要守正创新,中医药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体现在中医药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它又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政策措施,核心是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的利用。在中医药文化传播中,要避免两种情况:第一是将中医药文化神化,第二是不能把中医药文化庸俗化。现代科学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模式,中医的思维和现代医学的结合中,无论是养生保健、重大疾病、慢性病,包括突发疾病的防治诊断标准,中医绝对优势。所以,应该在坚持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实现中医药的理论自信、实践自信和学术自信。
当前,习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浙江中医药大学在全国带头,成立了中医药文化研究院,格局很高,眼光很远,任务艰巨,任重道远。我真心希望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院能够出成果,出优异成果,把研究成果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为构建人类健康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3. 杨荣臣馆长学术报告主题:《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杨荣臣,国家中医药博物馆首任馆长。
杨荣臣馆长认为,一提到中医药,现在大家可能说的文化层面话题越来越多,尤其是在社会层面,很多老百姓是非中医专业人,对于中医药它更多地是从文化角度认识它。因此,中医药兼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这是中医药界的基本共识,但探讨中医药文化相关问题,需要进一步拓展思路,在中医药以外的科学技术、哲学社会科学界广泛去探讨这些问题,对于发展中医药会有很大帮助。当前是中医药发展最好时期,党中央对中医药的重视前所未有,习总书记对中医药的关爱和支持巨大。中医药界要清楚中央是如何认识中医药,如何给中医药定位的。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现代化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由之路,没有中医药的现代化,就不会有中医药将来的可持续发展。习总书记要求遵循中医药的发展规律,这是个大前提。若能把政策研究透彻,浙江省乃至国家对中医药文化研究将给予很大支持力度,要善于抓住这种战略机遇。我们还提出过几个目标,有20年目标,30年目标,其中就有这一条公民中药健康文化素养大幅度提升。实际上就是我们在文化层面要真正讲,确实是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布局。但是,我们行业内部还真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的价值,一方面是文化事业,另一方面是文化产业,事业与产业要融合发展,互相促进,才能够使中医药文化更有活力。我们要站在国家层面,去看待中医药文化发展,而不是仅仅局限在我们中医药行业、一个小圈子、一个小范围内。
4. 王振国校长学术报告主题:《文化对医学的形塑》
王振国,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二级教授,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中华中药学会中医医史文献分会主任委员。
国家973项目“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基础问题研究”首席科学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王振国校长从医史文献的角度论述文化与医药的关系:第一点,仙方文化是最早影响早期中医学的流变。《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说方剂是生生之具,也就是说方剂是汉以前生命文化的一个集成,早期的中医与神仙方术杂糅在一起,具有道家色彩。第二点,宋以后儒医就成了医学传承的主流。这个时期开始,道家文化对中医的影响慢慢隐去,而进入到儒学文化对中医塑造的过程。第三点,近代科学文化对中医的塑造。近代西学传入,中国固有的传统知识体系得以内化,成为其凭借,逐渐失语,形成了中医目前的形态。
5. 朱建平教授学术报告主题:《医学史视域下的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
朱建平,中国中医科学院特聘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史学重点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朱建平教授认为浙江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从医学史的角度来研究文化是一个很重要的路径,同时要利用文献学基础方法,如目录版本、训诂等,并从三个方面对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提出建议:第一是要重视资源调查,要广泛收集挖掘史料,重视方志,收集文献文物二重证据,重视口述的方法。第二是要编撰丛书,比如跟中医药有关的哲学、民俗、文学、艺术、金石字画,以及省市级的非遗项目都可以加进去。第三要重视成果的转化,比如文化产业中的中医药文创产品、中医药旅游与乡村经济结合、中医药文化走进中小学的教材等方面。
结语
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院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群贤毕至,济济一堂,在炎炎夏日下召开,虽火伞高张也难挡参会人员的热情高涨,大会屡推高潮,会议从15:00-19:00,共持续了4个小时,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落幕。此次大会的召开推动了浙江省中医药文化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非凡。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院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仪式隆重举行后,研究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引,深入挖掘浙江中医药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加大浙江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促进浙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振兴浙江中医药发展注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动力。从而,提升浙江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提升浙江中医药文化美誉度和影响力,夯实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院这一面向海内外传播浙江中医药文化的重大基地。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扩大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助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使浙江中医药文化真正成为浙江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