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文件

当前位置 : 

浙江省社科联第八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工作报告

来源 :       作者 :      时间 : 2024-03-07

浙江省社科联第八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工作报告

2023年工作情况

2023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和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省社科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十五届三次、四次全会和全国、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精神、“真”“情”“实”“意”总要求及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实施《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促进条例》,全面落实省委《关于高水平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强省的意见》,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开展“感恩奋进、实干争先”社科5大行动,持之以恒推进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咨政服务、社团管理、社科普及、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工作,圆满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

一、在强化学习深化研究抓好转化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深学细悟抓好理论“内化”。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科学制定《省社科联关于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工作方案》,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各环节工作。认真制定《省社科联主题教育理论学习工作方案》,汇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重要讲话和论述摘编”学习材料。突出“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开展系统理论学习,原原本本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著作和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作出的“八八战略”重大部署以及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特别是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和“真”“情”“实”“意”总要求开展“循迹溯源”学习研讨培训。全年共召开20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其中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等为主题开展专题研讨9次,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班1期、主题教育读书班2期,举办市县社科联及部分省级社科普及基地负责人培训班、省社科联业务主管社会组织培训班等,强化理论武装,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研究阐释抓好理论“深化”。组织全省社科界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围绕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八八战略”等,预立项专项重大课题20余项,专项课题80余项,谋划开展“循迹溯源”专项课题研究。修改《“八八战略”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第一辑)》,完成《“八八战略”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第二辑)》研究撰写工作,出版《“八八战略”二十周年研究丛书》等研究成果。组织“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系列活动,召开社科理论界理论座谈会3次,组织“八八战略”浙里20年征文比赛等,在开化、嵊泗等地开展“循迹溯源学思想”系列论坛共计12站,生动展示浙江实施“八八战略”20年来的历史性成就、开创性举措和制度性成果。

以学促用抓好理论“转化”。聚焦“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主题,将开展调查研究与全面推行“感恩奋进、实干争先”社科5大行动相结合,与高水平推进社科强省建设相结合。针对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存在的要素、机制、人才等短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制约深入实施《意见》《条例》中的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为基层社科组织服务、为社科学者服务、为人民群众人文社科需求服务”的“三为”服务活动,由会领导牵头调研课题5个,由各处室负责人牵头调研课题9个,共形成14份调研报告并进行交流讨论和转化应用。会领导班子成员结合自身工作和主题教育调研成果撰写文章,在“浙江社科”公众号“社科新论”专栏发表,被“学习强国”转载,5篇文章阅读量均超10万,其中1篇阅读量破20万。

二、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力发展中推动社科赋能提能升级

社科赋能聚力聚效。深入实施社科赋能三个“一号工程”行动,印发《省社科联关于开展社科赋能三个“一号工程”行动的通知》,组织浙江省新发展格局研究智库联盟、数字化改革研究智库联盟、社会治理研究智库联盟等开展集中攻关研究,预立项省智库课题68项,形成19篇咨政报告,10篇理论文章,12篇媒体发声成果。深化社科赋能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行动,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社科赋能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行动”的意见》,召开社科赋能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行动工作推进会,完成社科赋能山区(海岛)县校地合作、县际协作全覆盖,组织专家团队开展调研600余场次,预立项149项课题,验收230余项成果。三年来,研究成果共获省领导肯定性批示批转60余件次,其中省委书记批示17件次,超过180项对策成果获得山区海岛市县主要领导肯定。社科赋能行动收到了武义县王宅镇紫谷村的476户村民和50名党员的感谢信,央视新闻客户端《跨山越海“社科赋能”探索浙江推动共富新模式》作了专题报道。牵头组织文化特派团服务天台县工作,围绕天台县的发展需求,突出“四大板块”预立项课题10项,取得积极成效。深化强村富民新模式,继续抓好“富文土烧”项目拓展升级,建好“社科阅览室”,结对帮扶淳安县富文乡方家畈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咨政服务增智增效。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八八战略”、三个“一号工程”等主题,组织引导各智库和全省社科学者开展应用对策研究,为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咨政服务。落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圈选研究课题,组织社科专家学者聚焦“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研究”等6项重大选题开展研究,形成《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推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若干建议》等12篇研究成果,获得省领导批示12件次,其中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4件次。编报《浙江社科要报》125期,获省领导批示93件次,其中三个“一号工程”专报83期,获省领导批示75件次。大力推进智库开展咨政服务助力科学决策,354篇智库决策咨询报告获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其中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84件次,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100件次。省级智库承接应急研究能力大幅提升,2023年9月起,承担省委办公厅23个主题约稿任务,提交53篇研究报告,被整合采纳43篇。

社科援疆见行见效。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切实扛起对口援疆政治责任,发挥浙江社科人才优势,主动牵手阿克苏社科联,优化援疆举措,加强平台建设指导,推动交流合作,积极落实“5+N”社科援疆工作体系。推进文化润疆,启动“浙阿大讲堂”宣讲品牌,以专题讲座、应用研究、课题研讨等形式,面向阿克苏地区干部组织4次浙江专家主题讲座,8000余人受惠,为地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推进智力援疆,鼓励和支持援阿社科工作者参与阿克苏社科学术讲座、工作座谈、文化交流、社科普及等工作,在全国首开省社科规划援疆专项课题,采用“阿克苏点题、浙江解题”的方式,立项阿克苏地区文旅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路径的研究等11个课题,并与新疆理工大学启动智库共建援建工作。

三、在聚焦精品优化结构打造品牌中推动浙江学术繁荣进步

高质量推进文化研究工程。组织开展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第三期)实施方案制定工作并以省委办、省政府办文件下发实施。继续围绕“今、古、人、文”四大板块,部署研究选题,将“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实施‘三个一号工程’研究”“宋韵文化研究”“‘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多学科研究”、地方特色历史文化研究等选题纳入三期研究范围,探索“约请委托”“省市共建”等课题立项形式,组织调动省内外各方面力量参与浙江文化研究工程。2023年,共立项22项重大系列项目、153项重点课题,预计形成成果专著1460部,出版了《迈向共同富裕:理论内涵和实现路径》《新时代“枫桥经验”系列研究》等53部成果专著。加强文化研究工程成果转化,以“盛世浙学”为题在杭州国家版本馆展示,累计参观人数80余万人;联合《钱江晚报》、潮新闻等媒体开展“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与你同行”第五、六季活动,推出40余期的宣传报道,被评为省委宣传部2023年共同富裕精神富有最佳案例。

高标准推进科研项目管理。加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结项等管理工作,做好重大项目培育工作,全年获立项各类项目415项,其中重大项目23项、重点项目47项,继续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前列。加强省社科规划课题管理工作,抓好省社科规划年度重大课题、常规课题、后期资助、冷门绝学、新兴交叉学科等申报立项,与24个省级部门合作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全年共立项各类课题960余项。修订《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规范管理课题结项工作,全年结题600余项。会同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在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开展高校科研基本业务费支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改革试点。圆满完成第二十二届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工作,共评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10项、应用对策研究与社科普及优秀成果奖54项、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235项,合计299项。

高水平推进学术交流发展。以“聚焦开放能级提升 聚力中国式现代化浙江先行”为主题举办“第五届浙江省高质量发展智库论坛”,发布《2023浙江省地瓜经济县域高质量发展报告》和《2023浙江省地瓜经济基层单元高质量发展报告》,展示浙江在打造高能级开放强省探索中的地方样本,全网传播量超630万。以“新时代浙学与浙江‘两个先行’”为主题举办浙学论坛2023,共同探讨和推进浙学的传承和发展,进一步提升新时代浙学的综合影响力。举办“文明交流互鉴与中国话语建构”“工业互联网与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等2场跨学科论坛,打造具有浙江辨识度的学术交流品牌。注重社科传播平台建设,全面优化“浙江社科”“之江策”等公众号栏目,“浙江社科”新增社科新论、浙籍社科学者等专栏,形成“大家说小书+百姓谈主流+浙籍学者话浙江”的内容格局,发布文章681篇,总阅读量301万+,关注人数较去年提升近20%。“之江策”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千万工程等主题发布文章322篇,总阅读量270万+,总点赞量6万+,全国政务公众号的流量排名上升明显。《浙江社会科学》获评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年度优秀刊物。

四、在驱动引领活力激发优势塑造中推动科研平台创新发展

强化新型智库建设。完善智库梯队,完成25家智库建设期满评估工作,新成立浙江省“八八战略”创新发展智库联盟、浙江省城镇化研究智库联盟、浙江省教育科技人才强省建设智库联盟和浙江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研究智库联盟4个智库联盟,已经形成28家省级重点专业智库、11家省级重点培育智库、5家智库培育单位、13个智库联盟的大成集智智库体系。2023年,各智库在省级及以上报刊发表理论文章157篇,其中“三报一刊”22篇;举办159场学术研讨会,立项各类课题263项。

强化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完成新一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遴选工作,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等10家基地入选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业大学现代化产业体系研究院等8家基地入选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培育研究基地。2023年,各重点研究基地共出版学术著作265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16篇,在省级及以上报刊发表理论文章105篇,立项省级以上课题457项,举办64场全省性研讨会、开展145场全国性研讨会、29场国际学术会议,省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276次。

强化实验室试点建设。启动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试点建设,遴选产生3家省哲学社会科学试点实验室和5家省哲学社会科学培育实验室,设立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方法创新专项课题12项,召开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培训会,组织编写出版全国首部实验室建设理论著作《探路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范式转型。2023年,各实验室共获准国家级课题28项,省部级课题43项;出版专著14本,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81篇;6项成果获省部级主要领导批示,22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授权发明专利13项;建成6个数据库、大模型。

五、在整合资源加强供给畅通渠道中推动公众人文素养不断提升

科普工作进一步体系化。从服务共同富裕、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文化浙江建设的政治高度,谋划开展“浙江省公众人文素养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起草制定工作。会同浙江大学专家团队开展调查研究、资料搜集、组织编写、专家意见征求等工作,已完成《浙江省公众人文素养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文本。省市县联动开展《条例》实施后的首个“社科普及周”,启动仪式采取“1+10+X”形式,组织全省社科力量共襄盛举、“合唱”科普大戏,以杭州为主会场、各市为分会场,实现了同步启动、现场直播,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出席启动仪式,多部门、多单位联动参与,形成大科普格局,启动仪式现场观众点击量突破1000万,30余家省级以上媒体相继报道,社科普及社会影响力、美誉度持续提升。

科普服务进一步精细化。围绕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等主题,开展系列社科普及活动。发挥社科专家学者优势,精心策划推出了《走进“一带一路”系列科普丛书》等一系列体现浙江文化特色、杭州人文韵味的社科普及成果以及迎亚运系列活动,讲好中国故事和浙江故事。继续推出《文化浙江大讲堂》大型文化专题节目,编播“诗路明珠”系列、“寻迹宋韵”系列等专题节目53期,阅读点击量达到320万余人次。组织全省24家“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成员单位,开展读书分享、人文走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共举办有较大影响力的阅读推广类活动400余场,荐书1000余本。

科普载体进一步特色化。新遴选了21家“浙江省社会科学普及重点基地”,组织开展了第十一批共68家省级社科普及基地命名工作。整合全省优秀传统文化类的科普基地,组建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基地联盟,打造浙江文化科普生态圈、中医药文化科普生态圈、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普生态圈等科普生态圈,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载体和传播渠道。优化提升“浙里社科普及(云上科普)”平台,以数字化、融合化、一体化为着力点,加强社科普及数字化改革,搭建多媒体传播平台,建立科普传播“矩阵”,全省2302个社科普及基地全部入驻“浙里参观”模块。

六、在阵地提升人才支撑机制完善中推动社科基础持续夯实

社科基层组织建设继续加强。深入推进市县社科联和高校社科联建设,召开全省高校社科联工作会议。推进社科组织体系建设,以2023年8月龙港市社科联成立为标志,实现了全省县级社科联组织全覆盖。开展了30个设区市、县(市、区)和高校社科联换届工作,社科联组织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优化调整市、县(市、区)社科联年度工作测评标准,评选出优秀设区市社科联6家、优秀县(市、区)社科联43家,进一步提升设区市、县(市、区)社科联工作质量。继续推动浙江社科中心建设,扩大省级“社科之家”建设试点,新增20家省级“社科之家”,全省社科阵地建设呈现良好势头。用好用活21家市县建设“重要窗口”社科调研基地,提升市县社科联理论研究、决策咨询、社科普及、人才培养等能力。

社科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壮大。全面落实《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年)》,首次召开“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加强社科人才培养与管理服务工作。创新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培育方式,立项“引进人才创新团队支持重大课题”13项,“青年英才培育重大课题”23项。深入推进之江社科学者培养计划,优化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培育方式,新遴选第6批104名之江青年社科学者,组织之江青年茶座学术系列活动、第十届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经典与当代”学术论坛等,推动开展不同领域和层次的系列调研活动,分研究主题组织开展21个系列化研究项目,共立项之江青年专项课题125项,助力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成长成才。深入实施“浙籍学者回归计划”,扩充浙籍社科学者信息库,700余名浙籍社科学者进入信息库,全方位拓展壮大社科人才队伍。

社科体制机制建设继续优化。抓好《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促进条例》任务的落实,出台《浙江省社科研究基金会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与省统计局出台《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统计调查报表制度》;制定《关于高水平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强省的意见》任务分工方案,为推动全省社科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推动管理规范化运行,严格执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制定出台《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学术成果发布管理办法》,组织首次发布167个学术成果。制定《关于推进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负面清单+包干制”改革工作的通知》,是全国首个实施社科经费包干制的省份。持续深化数字化改革,数智赋能社科工作成效逐步显现,6500余项社科规划课题和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社科大成集智等应用系统上完成评审,实现了“纸质”向“数字”、线下向线上的转变。专家库在库专家达到2.4万余人,累计上传成果10万余项,点击应用80余万次。

七、在党建示范融合互促务实担当中推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营造为民务实清廉政治生态。认真贯彻执行《省社科联党组工作规则》和《省社科联“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实施办法(试行)》,全年共召开党组会29次,审议170余项议题,集体讨论研究决策。持续深化“双建争先”工程,抓好“清廉机关、模范机关”创建工作和党支部提升工程,加强“五星支部”“先锋支部”培育,办公室支部获省直机关先锋支部荣誉称号。出台《推进“勤廉小单元”建设的工作方案》,一体推进省社科联机关、党支部、业务主管社会组织(社团)等“勤廉小单元”建设,获评2023年全省清廉建设成绩突出单位,受到省委办公厅通报表扬。

推动党建和业务融合发展。在全省115家业务主管社会组织中,做到党组织和党建工作“两个”全覆盖,持续做好业务主管社会组织党建示范点和片组党建工作,开展各类主题党日活动400余次。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省社科联业务主管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的通知》,修订《浙江省社科联业务主管社会组织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持续加强对社会组织网站、微信号等平台以及学术交流、项目研究等活动的包干制动态管理。严格落实《省社科联机关网络平台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完成24家业务主管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专项检查。认真落实省级科研平台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与省级智库、重点研究基地和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主要负责人签订《省级科研平台意识形态责任书》,开展意识形态风险动态排摸,做好常态化预警与防范工作。

建设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严格机关党员干部日常管理,继续推进以“三强三提高”为目标的干部队伍建设,组织系列学习活动8次,组织支部学习会、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学习会40余次,青年宣讲团走进打铁关社区,为理论宣讲插上青春翅膀。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有关规定和程序,认真落实《浙江省社科联干部选拔任用办法》《省社科联职级晋升工作方案》《省社科联干部选拔工作实施方案》,严格按《章程》规定任免调整省社科联副主席2名,常务理事12名,秘书长1名。开展好“党员进社区、共建好家园”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参加“点亮微心愿”活动,捐款慰问淳安县富文乡困难家庭留守儿童2名;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募捐善款1.47万元。

省社科联2023年工作取得的成绩,离不开省委的正确领导和省委宣传部的关心指导,离不开各地、各有关部门以及各高校、党校、社科院等社科研究机构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各级社科联、省科研平台、省社会组织、省科普基地以及全省广大社科工作者的付出和努力,更离不开理事会各位同志的关心、支持和参与。借此机会,向各位理事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高水平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强省的使命任务,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还面临很多挑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包括:“循迹溯源”理论研究阐释与加快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传播省域样板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思想库智囊团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发挥;社科研究创新能力、高水平社科人才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满足公众人文社科素养更高需求的科普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支撑社科工作高效协同、整体联动的工作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健全,等等。这些需要全省社科界勠力同心、接续奋斗,在今后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2024年工作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新定位新使命,并提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的重要要求。党的二十大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省委提出“打造高水平文化强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工作部署,并进一步强调“高水平建设社科强省”的目标。2024年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社科联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对全省社科联组织和社科工作者提出“真”“情”“实”“意”总要求20周年,也是浙江省社科联成立4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重要的时间节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大有作为、大有可为。

根据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形势和任务,2024年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省委十五届历次全会及全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践行“真”“情”“实”“意”总要求,深入实施《关于高水平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强省的意见》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促进条例》,紧紧围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勇担高水平建设社科强省使命”主题主线,着力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着力加强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转化,着力加强学术创新能力建设,着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应用,打造一批站位高、覆盖广、影响大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品牌,建设一批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全国领先的学术创新平台,推出一批有深度、有价值、有水平的精品力作,培养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学术人才,加快打造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浙江特点的新时代浙学,全力推进高水平建设社科强省,为“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贡献社科力量。重点工作任务是:

一、聚焦溯源铸魂,加快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传播省域样板

深化“循迹溯源”理论研究阐释工作。深入挖掘习近平总书记留给浙江宝贵的思想富矿、理论富矿、实践富矿,扎实推进“循迹溯源”理论研究,深入开展伟大建党精神包括红船精神及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研究。做好溯源新思想重点选题研究,继续深化“八八战略”专题研究,加紧推出《“八八战略”理论与实践》丛书(第一辑、第二辑)等系列研究成果。紧扣“统筹城乡发展”20周年、“平安浙江”建设20周年、“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实施20周年等,举办系列理论研讨会,谋划系列研究选题,组织社科专家撰写理论文章,推出一批重大研究成果。

增强学术理论话语传播力。聚焦“讲好总书记的故事、阐述好总书记的思想、展示好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生动实践”,进一步组织开展“循迹溯源学思想”系列论坛活动,运用好社科学者“千人宣讲、百人访谈”活动载体等,持续推进理论话语的大众化传播。组织编写好“浙江红色精神谱系”等系列辅导读本、通俗理论读物,着力找准理论研究与社会公众需求的结合点、共情面,持续提高理论研究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的能力。

提升理论传播平台能级。进一步提升“之江策”“浙江社科”等公众号平台传播影响力,加强与“浙江宣传”、“学习强国”浙江平台、“潮新闻”客户端等主流新媒体合作,发挥好各地及相关部门融媒体平台的理论宣传功能,加快形成社科理论媒体矩阵,做到用学术话语讲政治、用主流思想引领社会思潮。按照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各类学术交流、网络平台、学术刊物、研究成果等的管理,严格落实业务主管社会组织、科研平台等意识形态工作责任。

二、聚焦培育精品,不断提升社科研究学术创新能力

发挥文化研究工程牵引效应。深入实施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第三期,围绕万年文脉标识塑造工程,将上山文化、良渚文化、大运河文化、宋韵文化以及阳明文化、和合文化、南孔文化、黄帝文化等作为研究重点。更加系统开展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三个“一号工程”的学理化研究,生成更多展示浙江文脉、体现“两个结合”的标志性成果。做好《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多学科研究、《中国丝绸艺术大系》研究等重大项目研究工作。推出《中华文明的浙江印记》《浙江红色精神谱系》《浙江一万年》等科普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研究成果,推进学术成果大众化传播。积极做好文化研究工程成果转化,推进研究成果的再创作,丰富成果展示方式,注重成果的推广和传播,打响“文化研究工程与你同行”品牌。

发挥重大课题领航效应。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等研究选题,突出选题的导向性、基础性、战略性、针对性,不断提升申报质量、提高重大课题比重。加强申请人政治担当、学风学纪、学术能力等方面的调研摸底,把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关。做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期管理和结项管理工作,加强审核把关、加强监督检查、前置工作关口,严格落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管理办法》,培育和推出具有全国影响的知名专家和高质量成果。聚焦《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提出的38个研究主攻方向,做好省规划课题重大选题征集,加强课题过程管理,提高课题研究质量。扩大省属本科高校科研基本业务费支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试点。开展省市合作省规划课题立项工作,提升地方类院校科研水平和能力。

发挥社科研究平台聚合效应。引导省级新型智库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强化智库能力建设,推进全国有影响力的省级新型智库建设,加快培育国家高端智库。聚焦优势特色学科,推进高质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整合省内外、国内外研究力量,开展有组织科研,力争产出更多标志性成果。进一步探索省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谋划制定《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管理办法》等,强化实验室规范化、专业化、实体化建设。加强省新型智库、省重点研究基地、省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交流协作,提升科研平台创新发展能力,推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数据库、大模型建设。团结全国高水平社科学者,提高《浙江社会科学》办刊水平。

发挥学术交流品牌辐射效应。整合省社科联各类学术交流活动,着力打造“新时代浙学论坛——全省社科界学术年会”品牌。2024年聚焦“真”“情”“实”“意”总要求提出20周年暨省社科联成立40周年开展系列学术活动,采用“学术年会+各条线系列活动+‘真’‘情’‘实’‘意’理论研讨会”模式,组织市县社科联、高校社科联、新型智库、重点研究基地、业务主管社会组织、省级社科普及基地、之江青年社科学者等举办系列活动,发挥好学术年会品牌集成、辐射带动效应,切实践行“真”“情”“实”“意”总要求,不断提升新时代浙学的学术影响力。

三、聚焦服务大局,全力推进社科赋能行动

完善大成集智工作机制。加强智库联盟建设,以联盟丛书为纽带,以联盟论坛为载体,整合研究力量,开展学术交流,发布学术成果,打造联盟工作品牌。指导地方智库、社会智库建设,吸纳加入智库联盟。完善不同类型智库的差异化政策供给,加强重大课题研究组织策划,推动智库之间开展横向交流与合作研究,进一步提升省级智库支撑重大决策快速响应的应急研究能力,加大省级智库媒体发声力度。

深化社科赋能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社科赋能三个“一号工程”行动、社科赋能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与省级有关部门和赋能地区的联系,突出专项行动成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社科赋能”长效常态工作机制。继续推进“文化特派团”赋能天台县工作,积极参与文化特派员工作,打造社科赋能行动金名片。更好发挥《浙江社科要报》等咨政平台作用,加强赋能行动经验性启示与制度性启发的提炼与总结,以赋能行动实践为基点,加强经验交流与理论提升,形成更多高质量决策咨询成果和学术理论成果,努力将浙江省域实践与理论总结提炼并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思路方案。

强化部门合作研究工作。继续强化与省级各部门的深度合作,深挖合作需求,找准合作切入点,加强精准对接,促进成果转化,加大委托课题和专项课题的开发与设计,以不同领域不同地区提出的实践问题为研究对象,引导我省社科界拿出更多立得住、行得通、叫得响的研究成果,回答好时代之问,再造我省社科工作服务省域及地方发展新优势。

四、聚焦人文素养提升,持续深化社科普及工作改革创新

增强社科普及的获得感。组织实施《浙江省公众人文素养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开展好全省公众人文社科素养指数测评,在提升省域公众人文社科素养上开启新征程。坚持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出发,力求社科普及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成为“刚需”。坚持用丰厚的人文社科素养激发精神富有和文化先行,推动社科普及与推进“浙江有礼”、打造“书香浙江”、塑造“城乡大美”图景有机融合,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进一步创新形式载体,以点带面、串联成线,形成规模效应。

增强社科普及的感召力。持续推进“大家写小书”,深入挖掘浙江优秀历史文化内涵,加大科普作品创作力度,推出更多高水准科普产品。坚持日常普及与集中普及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持续推动科普工作数字化改革,做好“浙里社科普及(云上科普)”平台推广扩容工作,不断提升社科普及的吸引力感染力穿透力。继续以省市县三级社科普及基地为主体,以“红色科普基地联盟”“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基地联盟”为依托,抓好全省“社科普及周”活动、“文化浙江大讲堂”专题节目等载体,激发群众自觉与主动,共同开展好系列优秀传统文化及特色文化活动,真正实现“文化惠民”“以文化人”。

增强社科普及的参与度。树立共享共建的大科普工作理念,创新谋划全域推进“人文社区”“人文乡村”“人文校园”“人文企业”创建,延伸服务触角,深入推进社科普及基层特色人文空间建设,让社会大众自发参与、主动参与。加强社科普及志愿服务团队建设,扩大社科普及志愿者队伍,充分调动广大社科工作者积极性,广泛开展有温度、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形式生动活泼的活动。

五、聚焦积势蓄能,全力做好社科人才引育工作

在人才引进上求突破。深入落实《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年)》,充分发挥智库、重点研究基地、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的人才引育作用,加大对高层次社科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快推进“浙籍社科学者回归计划”,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紧缺专业人才等引进,继续发挥引进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专项课题引导作用,加快补齐领军人才短板。

在人才培育上求突破。通过项目撬动、平台支撑、课题引领等方式,大力培育具有坚定立场、善于独立思考、富有学术潜力的青年人才。深入实施“之江社科学者行动计划”,继续做好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培育项目和“青年英才培育项目”。开展“青年社科新秀”“之江青年年度人物”“智库之星”和“青年智库之星”等宣传推介活动,选树一批青年社科人才先进典型,努力培养一批哲学社会科学后备领军人才。推进浙籍社科学者与之江青年社科学者、省内高校人文社科中青年骨干教师结对交流,实施“帮扶带”工作,指导和推动市县社科联加强社科人才培育。举办“经典与当代”之江青年培训会、各类青年学者沙龙、茶座、座谈会等,以学术研讨促进青年学者成长成才。

在人才激励上求突破。促进人才生态迭代优化,充分发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科研平台、优秀成果奖和重大学术成果发布等导向作用,不断激励学术创新。深入推进社科研究成果评奖、科研组织方式、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改革创新,厚植社科人才良好生态。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着力形成符合各类学术成果自身特征,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不同形式研究成果的评价方法,在评价导向上更加强调创新性指标。细化人才分类目录,推动落实社科人才与同层次自然科学人才同等待遇改革。

六、聚焦夯基固本,不断形成高效协同整体联动的工作体系

进一步优化社科工作组织体系。针对我省地方社科联在组织形式、工作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较大不平衡性,加强工作交流、深化项目合作,健全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强合作交流与服务指导,引导高校社科联明晰职能定位、健全工作机制,在服务学校发展、服务广大社科学者、服务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整合资源力量、开展联合研究、加强指导服务,加快推进社会组织学术共同体建设。

进一步优化社科工作阵地体系。加快推进浙江社科中心建设,持续强化与相关职能部门及地方政府合作,继续跟踪做好项目启动相关准备工作,尽快推动建设方案落地。继续开展好“社科之家”创建工作,不断完善“社科之家”社会化服务、品牌化运营模式,真正将“社科之家”建设成为学术研讨的活动平台、社科普及的重要窗口、凝聚人心的精神家园。将市县建设“重要窗口”社科调研基地作为实现基层社科联提质升级的重要载体,开展建设期满调研基地绩效评估工作,以评估为导向,提升地方社科联服务能力与发展水平。

进一步优化社科工作管理服务体系。总结好《条例》实施一周年工作经验,统筹好《意见》的具体落实,推动各级社科联组织和各有关单位对标找差距、聚力抓落实,分解重点任务、抓好有效落地,紧扣高水平建设社科强省目标,进一步理顺社科工作机制、优化社科工作效能。不断完善“数智社科联”建设,推动社科管理与服务的迭代升级,真正实现课题、人才、评奖等事项申请“一个仓”、审核发布“一个端”、管理服务“一件事”,努力打造网上“社科之家”。

七、聚焦提质升级,努力提高党建工作质量水平

抓实政治建设。一以贯之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宣传工作,围绕重大时间节点,组织发动全省社科界开展理论学习研讨,召开理论学习会、研讨会等,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精神,引导全省社科界深刻领悟始终坚持“八八战略”全局性统领地位的重大意义,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赋予浙江的新定位、新使命,深刻把握省委“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战略部署,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勇担高水平建设社科强省使命。

抓实作风建设。深入践行“四下基层”,组织全省社科工作者开展“大学习大调研转作风改文风”主题活动,围绕各地各部门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三个“一号工程”的基层实践,聚焦基层地域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维度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强调查研究,破解基层一线的痛点难点堵点,通过大学习大调研,弘扬优良作风学风,推动社科工作高质量发展。

抓实机关建设。坚决落实好第一议题制度和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推进主题教育常态长效。持续加强“主体责任”“一岗双责”责任传导与考核力度,落实好党组“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坚持好民主集中制原则,创新推进机关党建与社科事业融合发展模式。开展好党支部提升工程,推动各支部党建工作融合、联动、均衡发展。以“三强三提高”为目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体推进省社科联机关、党支部、业务主管社会组织等“勤廉小单元”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政治生态。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一年,是浙江“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再出发之年,也是高水平建设社科强省的攻坚之年,做好社科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全省社科界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凝心聚力、团结奋进,扛起高水平建设社科强省的使命任务,努力为全省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作出社科更大的贡献!


  • 学校微信
  • 研究院微信

版权所有©浙江中医药大学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电话:0571-86633077   邮编:310053
浙ICP备05040830-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603号  技术支持:亿校云

地址: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联系电话:0571-86633077 邮编:310053
Copyright © 2023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院
浙ICP备05040830-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603号
技术支持:亿校云